宿州“十四五”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
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着力构建产业创新发展体系,加快前瞻性技术、产业链关键技术等集成攻关,着力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
1.高端装备智能制造领域
汽车零部件。围绕我市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技术水平提升,重点支持创新性强、节能环保、附加值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特色汽车零部件产品开发及制造技术研究。
工程机械。加大对液压元件、传动部件等关键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统等技术的投入,提高装载机、挖掘机、混凝土机械、压实机械、起重机械、建筑装修机械、高空作业车、升降平台等成套产品的生产能力和配套水平。
智能制造。重点攻关智能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伺服装置和控制系统、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核心零部件、柔性电路板制造、智能成套装备研发、显示屏模组、高档数控机床、传感器和智能化仪器仪表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大力引进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智能终端企业,开发面向多行业的“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农业机械。重点开展适应于复杂农田环境的变量施肥、施药智能机械,新型作物植保装备,种收环节机械化设备,高效环保型设施装备,农产品采摘分选加工机械设备,智能化秸秆离田综合利用设备,农产品质量、品质的检测设备及新能源拖拉机装备等研发。
2.现代物流领域
重点开展粮食、果蔬等农产品物流的关键技术、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突破小商品智能制造技术、智慧仓储技术、智慧物流技术,推进新能源物流装备核心技术攻关,集成应用生物医药、农产品保鲜、现代冷链物流等技术,开发新型物流装备与产品,推动黄淮海智能物流园建设。
3.数字经济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
大数据。开展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清洗、数据分析发掘、数据可视化等关键技术研发,形成一批大数据处理、分析、可视化软件和硬件支撑平台等。推动大数据技术在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的应用,促进数据服务业创新,支持发展数据材料、数据医药等新模式新业态。
云计算。开展数据存储与处理、虚拟整合等关键技术研发,推动低能耗芯片、海量存储设备等核心云基础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开发支撑云计算应用的新型终端产品及配套产品。
量子科技。支持量子通信理论、量子测量、量子存储、量子光源、单光子探测技术、量子保密通信等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积极引进培育相关项目。
5G通讯。重点推进射频器件及模块、天线、小基站等关键环节的技术研发,以及用于5G芯片、射频等关键部件的高散热、高阻燃、高导电、高强度的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研发。
人工智能。开展人工智能基础软件、群体智能、知识计算引擎与知识服务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视听觉、新型人机交互、智能决策控制等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支持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软硬件开发。在制造、交通、网络安全、社会治理等重要领域开展试点示范,重点推进智能汽车、智能纺织、智能制造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区块链。围绕加密算法、共识机制、治理机制、智能合约、分布式存储与计算、数字钱包、用户隐私与数据安全、跨链交互等共性技术开展攻关,以场景需求为牵引,实现区块链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融合应用的群体性技术突破,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政务民生、金融、产品溯源、电子存证、数字身份与供应链协同等多场景展开应用。
新型显示。重点支持柔性显示触控模组、背光模组、玻璃盖板、商显大屏、触控传感器、电致变色等关键材料及产品研发生产,推动新型显示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完善。
电子元器件。开展半导体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电子信息产品及配套件、元器件、组件研发,发展微波通信技术、计算机外围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支持电子元器件封装、载带产品设计研发生产,支持具有低介电损耗、低介电常数和高导热多功能封装新材料产品的开发。
4.生物医药健康领域
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开展防护装备、快速诊断技术及产品、防控体系建设及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研发与应用,不断提升宿州在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与治疗方面的科技创新水平。
生物医药。重点聚焦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的小分子靶向药物、新型药物制剂的研发应用。围绕安徽道地、特色、大宗中药材,开展全链条种植技术集成示范研究和质量追溯研究,打造道地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并面向适生地区示范推广。开展中药材产地加工、炮制、提取、仓储、运输等关键技术和商品规格研究,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开展中药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开发可用于医药、生物材料等的原料或再生资源性产品。
高端医疗器械。重点开展新型慢病早期检测设备、肿瘤检测系统、新型激光手术设备以及其他创新型医用光学诊疗设备的研发。围绕综合利用大数据平台和智能化设备,重点开展健康感知、康复机器人应用研究,推进高端康复设备研制。重点开发植入性材料、介入性材料等高值医用耗材的开发应用。
智慧医疗。重点开展新型快速断层成像与图像引导系统、医疗智能微创服务系统、智能手术导航定位系统、治疗肿瘤的精准医疗设备和专用系统、新型高端智能移动医疗装备研制。利用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研发适用于诊疗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过程的智能化产品及应用,开展协同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创新智慧医疗服务体系,构建智慧医疗云服务平台应用。开展智慧医院标准研究,建立智慧医院协同服务管理规范标准。
5.新能源及节能环保领域
光伏太阳能:研发和应用PERC、背接触、异质结、钙钛矿/晶硅两端叠层、高效薄膜电池等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以及双面一双玻、半片、石墨烯多主栅、叠瓦等新型高效组件技术。做大晶硅太阳能、薄膜太阳能等领域,积极发展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第三代太阳能电池。
氢燃料电池。加快突破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重点发展功率密度大、电效率高和稳定性强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加快研发氢燃料电池单电池、电堆、发电系统,推进膜电极、质子交换膜、极板、催化剂等核心部件产业化。
环保技术。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和矿产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开展废气、废水、土壤治理成套设备和环保在线监测系统研发。开展城乡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关键技术研发,提升城乡污水以及能源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制药、冶金电镀等工业污水处理能力。
6.新材料领域
围绕改性高分子、特种分离膜、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及助剂等新型功能材料;稀土永磁、储氢、发光、催化等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硬质合金、功能涂层,耐高温、防腐蚀等高端装备用材料;高品质玻璃板材、特种陶瓷材料;增材制造专用金属粉末、陶瓷粉末、光敏树脂、工程塑料、聚合物阻燃与防火材料;先进能源材料;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新型激光晶体和非线性光学晶体;半导体光电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等关键材料;超导材料、石墨烯、3D打印材料等前沿性材料,引进培育相关项目。围绕快时尚服装服饰、中高端家纺用品、产业用纺织品等方向,重点加强相变纤维、形状记忆纤维、智能凝胶纤维、光导纤维、电子智能纤维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展新型纤维、功能面料及新工艺的研发应用,推动纺织材料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7.现代农业及乡村振兴领域
重点开展粮食和农林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品和经济动物等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示范,特别是宜机收玉米品种、抗赤霉病小麦品种和优质大豆等品种选育;开展粮油、畜禽及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林特色产品及果蔬精深加工、功能食品研究与产业化;开展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研究与应用,生态修复和土壤改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绿色种植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秸秆及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与设备研发;开展田间作业设备、设施农业设备、农产品采摘分选加工和检测设备、农机动力设备等农业机械研发;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传感器与机器人研发与应用;开展数字农业、智慧村镇和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8.绿色家居建材领域
以绿色化、高端化、信息化为发展方向,重点围绕木业智能化专用装备、低成本无醛环保胶、绿色家居、全屋定制等开展协同攻关和成果转化,实现绿色环保高档板材、木业智慧工厂等技术集成示范应用和智能家居、定制家居产品突破,积极推进新型建材、绿色建材、利废建材、节能建材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产业链向绿色环保、高附加值方向迈进。
9.社会发展领域
重点围绕教育、就业、养老、商品防伪、食品药品安全、公益、社会救助、质量安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交通运输、消防安全、禁毒、环境保护、信息基础设施、智慧交通、能源电力、节能环保、绿色发展、“碳中和”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开展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关键技术研发。重点开展新一代天气雷达、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卫星遥感、智能网格预报等高科技应用技术研究,强化气象科技在防灾减灾救灾、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科技支撑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