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我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阶段,也是深入推进“一城两区三基地”,建设现代化新宿州,实现人民满意的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并有效落实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对宿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宿州建设,实现科技创新能力全面跃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根据《安徽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市委、市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以来,宿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速科技创新资源汇集,加快先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市科技创新活力得到有效激发,多项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和提升,为“十四五”时期加快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环境持续优化。注重顶层设计,健全完善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完善“1+N”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以《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支持科技创新政策的实施意见》(宿政秘〔2019〕39号)为主体文件,修订出台了《宿州市鼓励全市加大研发经费投入的实施细则(试行)》《宿州市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实施细则(修订)》《宿州市众创空间备案实施细则(修订)》《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实施细则(修订)》《宿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备案实施细则(修订)》《宿州市专利权质押管理(暂行)办法》《宿州市专利资助办法(暂行)》《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实施细则(修订)》《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一系列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文件,逐步构建科技创新政策链,汇合形成全面、系统推动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财政对科技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应用研发经费持续增长。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从2015年的1.04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4.93亿元,增幅374%。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2020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13亿元,比2015年(4.64亿元)增加8.36亿元,增幅180.2%,年均增长22.86%,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0.64%。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八大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石墨烯、增材制造、智能机器人、生物技术药物等前沿性领域,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十三五”期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62家增至185家,数量翻了三倍,增速连续两年超过38%,兑现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亿元以上,政策落实率达到100%。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增加值年均增长27.3%,其中2017-2019年连续三年全省第一,占全省比重从1.2%增长到3.0%。
——创新创业人才不断集聚。“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皖北领先人才高地建设的实施意见》《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支持技工大省建设政策的实施意见》《宿州市卫生健康人才和专科建设“511”计划》《宿州市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实施细则(修订)》等一系列文件。自实施人才引进培养工程以来,全市入库科技人才团队50个,核心成员320人;其中获批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6家,市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9家;共引进培养各类人才2.3万余人,其中领军型人才24人,博士及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289人,高端人才总量大幅提升。
——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加快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健全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全链条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十三五”期间,我市获国家级众创空间备案1家,实现孵化平台建设国家级“零”的突破。全市共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1家;科技部备案星创天地4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省级备案院士工作站8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家,省级备案众创空间8家,省级孵化器3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4家;市级科技孵化器2家,市级备案众创空间15家。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逐步完善。主动对接国家、省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一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充分发挥项目带动作用,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五年来,全市共争取国家科技助力2020项目立项1项,国家、省财政资金分别支持50万元;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8项,国家、省财政资金支持500万元;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37项,省财政资金支持4620万元;省重点研发与科技计划项目20项,省财政资金支持732万元;其他项目百余项,获国家、省财政资金支持1500余万元。2017年-2020年,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共立项169项,市财政支持5900万元。逐步建立健全科技计划项目检查督导、绩效评价和结题验收工作机制,实现了项目监管和跟踪服务的制度化、常态化。
——科技创新成果产出丰硕。“十三五”期间,全市科技成果登记1534项,其中,应用类科技成果1532项,已经产业化应用651项。转让技术合同2999项,比2015年末增加2905项;转让技术合同交易成交额29.95亿元,比2015年末增加28.9亿元,增长近28倍。全市新获得农作物国审品种7个,省审品种19个。2020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评审中,我市共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是我市近年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科技金融加速融合。积极探索财政科技投入新模式,推动财政资金从行政性分配向市场化配置转变,变财政拨款为股权投资,最大限度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推进设立宿州云知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实现转化产业化;加快推动宿州市创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运营,投资失败容忍度按50%执行,着力打造科技金融融合创新试验区。与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徽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战略合作,联合开展科银企担对接活动;持续开展政投企对接,优选创新人才、创新项目开展路演活动,与省内外创投机构开展深度对接。
——科技助农取得新成效。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复审,创建埇桥区、灵璧县、泗县3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科技扶贫工作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每年选派“三区”科技人才75名,帮助贫困村发展主导产业。推进科技特派员服务行动,全市建立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4家,每年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80名,各县区同时选派科技特派员376名,做到了科技特派员贫困村全覆盖,专业涉及农作物栽培、农产品加工、农机、畜牧等,初步形成了科技特派员+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科技特派员+农业专业协会(基地)+农户、科技特派员+家庭农场+农户等形式的科技特派员工作模式,有效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科技特派员共带动农户24031户,推广新技术1107项、引进新品种581项,建立示范基地10个,开展培训1338场次16298人次,帮扶企业、合作社1142个,培养基层技术骨干2735人,帮助农户增收4782万元。
(二)面临形势
从国际环境看,科技创新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复杂多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科技创新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创新要素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重组,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挑战与压力前所未有。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加快群体性突破和颠覆式创新,科技与产业加速融合,给全球带来了更多的创新机遇和发展空间。宿州必须辩证认识和把握世界大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找准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加速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实现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从国内环境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作出了重要部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首次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各地纷纷启动了新一轮创新战略部署,千方百计抢占科技创新高地,特别是发达城市敢于在科技体制上动刀子,吸引人才、资金、平台等创新资源的政策频出,为实体经济加速赋能。同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为宿州创新驱动发展拓展更大空间。我们必须抢抓机遇,积极融入全国全省科技创新网络,通过新技术加速打造新动能、助推高质量发展。
从区域发展看,“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崛起、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叠加,为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产业链重组,激发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形成产业互补共进、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的一体化发展格局,为宿州产业转型升级、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产业分工提供了新机遇。同时,长三角城市间的合作联动不断增强,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功能不断提升,技术、成果、人才溢出效应加快,对中小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明显,为宿州集聚创新资源,畅通经济循环,融入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
当前,宿州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创新驱动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创业体制机制不灵活,创新环境有待优化;产业层次偏低,主导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创新链不完善,与产业链融合不紧密;高新技术企业绝对数量在全省排名依然靠后,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不高,技术储备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型创新型企业较少,缺乏示范性引领性企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制不健全,科技成果引进转化渠道不通畅;科技创新资源有待培育,缺少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国家级科研机构、高水平院所、高层次人才匮乏;园区集聚资源、孵化技术、吸引人才的载体功能不强,创新创业和科技服务保障机制有待健全;科技创新投入强度不高,创新服务体系支撑作用有待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覆盖面有待扩大等。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全市上下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历史机遇,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优化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持续深化科技改革攻坚,全面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速创新资源凝聚,着力提升区域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宿州贡献科技力量。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和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四个面向”战略方向,坚持科技创新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战略支撑,顺应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进一步夯实创新发展基础,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企业创新主体动能,提升创新主体发展水平,统筹创新资源配置,拓展创新发展空间,提升区域创新发展综合实力,为建设“一城两区三基地”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原文地址:宿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