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雷管,一般人都会联想到炸药,避之唯恐不及。但是在安徽理工大学,却有这么一对亲兄弟,他俩在同一学院不同年级就读,偏偏都喜欢捣鼓雷管。从2011年开始至今,兄弟俩已经获得了23项国家专利,多与雷管有关。
这对“专利兄弟”是宿州人,哥哥叫祝云辉,1989年出生,就读于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弟弟叫祝二辉,1991年出生,就读于应用化学专业。他们都是安徽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的学生。
祝云辉说,上大学后跟随老师做课题,大二那年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申请国家专利,“第一个专利是在2011年11月份获批的,也是和弟弟一起完成的,很兴奋。”
“我哥是学弹药专业的,他主要搞材料,我做副手,我们两人经常往实验室跑,合作了很多项目。”祝二辉说。
俗话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从2011年开始,兄弟俩一门心思投入到发明创造当中,至今已经获得了23项国家专利,还有20项专利正在接受国家专利局的审核。
记者了解到,在这些专利当中,很多都与雷管有关。“雷管作为炸药的主要引爆装置已经应用得非常广泛,但是其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祝云辉说,他们发明的多种新型雷管解决了传统雷管的一些难题。“比如延期雷管,起爆时间差一秒就可能酿成事故,而我们发明的新型延期雷管可以精确到毫秒。”
除了和雷管有关的专利,兄弟俩还取得了一些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专利,比如电脑散热器、卡扣式纱窗等等。仅3年时间,兄弟俩就获得23项国家专利,是否有什么奥秘?祝云辉笑了笑说:“也没啥奥秘,有想法就想把它做出来。”
“他们兄弟俩非常优秀,学习成绩好,还拿过励志奖学金,很不容易。”安徽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师胡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