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宿州高中学历电工发明十多种“神器” 获3项专利
人民网宿州4月27日电(记者 常国水)提起技术革新,人们自然想到的是高学历者与科研人员。可是在宿州市供电公司,有一位技术创新带头人却很“另类”:他只有高中学历,却发明了10多种与工作息息相关的“神器”;他从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却编写了一本15万字的专业书籍。
他叫许启金,是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安徽省第九届党代表、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专家。如今,以他名字命名的“启金工作室”已经成为宿州电力的一块金字招牌。
为创新,他买了6000元专业书籍
许启金今年50岁,他皮肤黝黑,身材削瘦,当记者第一眼见到他时,很难将其与一般的科技创新人才联系在一起。1982年,高中毕业的许启金通过招工进入了宿州供电公司,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工人,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一干就是30多年。
“在一线工作,经常会碰到很多操作上的难题,那时候,我就在想能不能搞点发明把这些问题解决掉。”说起当初的发明的念头,许启金如是说,但是仅仅高中学历的他对电路知识知之甚少,要搞发明创造谈何容易!
补习知识成为许启金的第一步,“我有时间就去书店,买一些专业书籍。”对于当时每月薪水仅几十元的许启金来说,买书费用成为了他最大的支出,那些年,他买专业书籍就花了6000多元。这使得他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拮据,妻子也有些抱怨。
“我那时候就搞不懂,他就一个普通的工人,不安安稳稳的工作,买那些书干啥。”妻子黄昌珍说,那时候老许的想法让她摸不透。她不知道老许心里藏着一个发明创造的梦想,直到多年后,老许搞出那么多发明与专利,她终于明白了那些书的用处,并由衷地佩服丈夫。
在如饥似渴的阅读书籍同时,许启金在平常的工作中去理解与运用这些知识,“工作中遇到不懂得,我就回去翻书,看书看到不懂得,我就去工作中检验。”许启金说,他经常把一些知识点写在小纸条上,然后揣在兜里,工作时拿出来看看,很快就理解了。
正是日积月累的知识积淀,才为许启金日后的创新之路打好了基础。现在,他编撰了一本专业书籍,专业性很高,很多同事都说他是教授,因为他的知识涵养确实太高了。
发明创新十多项,获3项国家专利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扳手,在高空装卸螺丝用普通扳手很慢,使用我们研制的螺旋扳手效率能提高20多倍”。4月20日,在许启金的操作间,他用手拨动一下特殊扳手,旋体“呼呼”地转起来,卸螺丝成了一件简单的活儿。
这是许启金发明的又一种“神器”。今年3月,他已经将这个神器拿去申报国家专利了。
除了这个扳手,许启金又在研究另一个神器,那就是绝缘子清扫设备,“线路运检人员每年都要对重污染地段的绝缘子进行清扫,这是一项费时费工夫的工作。这个工具会让清扫变得简单。”许启金说,目前该器具研制得差不多了,正在等待技术专家的鉴定。
纵观许启金的发明,无一不与他的工作息息相关,都是实用性极强的发明。2010年,许启金发现线路高空作业防坠落保护措施有重大缺陷,于是,他整日在思考这些,最终他终于发明了软梯作业防高坠自锁器,填补了国内在这一区域的空白。
熟悉许启金的人都知道,他家的阳台已经被他“独占”了,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器具,成为他搞发明创造的一个小天地,在那里他没日没夜的搞研究、做实验。
据了解,工作30多年来,许启金累计解决生产技术难题60多项,特别是近几年,他有10多项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其中有三项技术成果获国家专利。
正基于此,他获得了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安徽省第九届党代表、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专家等荣誉称号。
一人带出“人人发明”的氛围
虽然这些年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就,但是许启金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团队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2011年初,宿州供电公司成立“启金工作室”,这是该公司首个以员工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在许启金的带动下, 线路运检工区掀起了学习创新热,一批80后爱好技术发明的工人都聚集在启金工作室,出现了广大员工积极钻研专业的浓厚氛围,涌现出张明、廖志斌、吴伟等近10名技术骨干,其中一张明领衔的技术成果《接地线转向器》获国家专利,廖志斌获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启金工作室”对其他工区也产生了强大的辐射作用,电力修试、变电运维、配电运维工区一线员工姚新年、张宽杰、汪劲松等分别获得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宿州公司有11项成果获省公司表彰奖励。